在某個被救活的老翁家屬控告醫院後,整個醫療團隊的價值觀非常的混淆,因為以前都是沒把人救活而被告,現在則是把人救活了所以被告,原來我們信奉的最高指導原則,並非挽救生命,而家屬對我們的評價好壞的標準,是我們提供他所想要的,其中包括這人該不該死。
2006年Time雜誌把「你」選為年度風雲人物,他們是這樣說的:「因為『你』奪回了全球媒體的主控權,(你)開創且構成新的數位民主,(你)不求回報地付出,並擊敗了自認主導世局的大人物,《時代》2006年風雲人物就是『你』。」這樣的風氣轉吹到醫療界,消費者意識的抬頭,連生命的存與留,都是可以討論的。
過往我們使用的DNR,所謂的「不施行心肺複甦術」,是給那些就算經過急救也不會撐太久的臨終病人使用,像是癌症末期治療無效、多重器官衰竭等人用來維持最後的尊嚴。簽了這份同意書,不代表不治療,只是不急救(插管、心外按摩、電擊、急救藥物、心臟調節器),該輸血還是要輸血、該用抗生素還是要用抗生素,除非家屬拒絕治療。
也許你說已經要走了,平常幹嘛還輸血是嗎?可是生命的價值不是由醫護人員決定的,我們的天職是救人、是救人、是救人。我們的病人是好人、壞人、美的、醜的都與我們無關,他的價值,不該由我們決定,若是病人沒有辦法決定了,就交由他的家屬來決定。
台灣是沒有安樂死的,所以醫院也不可以拔掉那些維持生命的重要管線,包括已經在使用的升壓和強心藥物及氣管內管等,醫療人員考的是醫師與護理師執照,又不是殺人特許證;同時,在任何情況下,家屬或病人以任何形式反對這份同意書,都代表我們要積極救到底,壓斷手酸也要壓到30分鐘滿為止。
報導裡的老翁家屬決定了病人該死,所以簽了DNR,按理我們應該要尊重家屬的意願不要插管,但我想問的是,誰簽了同意書?再者,這老翁真的有符合簽署同意書的標準嗎?我在報導裡看不出這病人的病情,但病人還能被救活到病情穩定,看起來像是植物人被口痰卡住,清一清就好的感覺。我的第二個問題是:原來當病人被送到急診,家屬是不要治療的?另外,我想再問,當安養院通知家屬病人狀況不好時要送急診,如果不要救,為什麼同意送來醫院的急診?(我必需強調是"急診")
我滿肚子的問號其實早在這些年的經驗裡有了答案,我不想多贅述,只是感嘆又一種被告的可能。會不會有一天,有個在路上被車撞的年輕人,明明開個刀就會止血,卻因為寒禪效應,所以只能等家屬到現場,簽了同意書才能進去開刀,在那之前,就讓他流吧!反正不做不錯嘛!等到黃金時間過了,開完刀出來,他因為腦出血已經擴大,變成了一顆年輕白菜?
2008年12月7日 星期日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最近熱門文章
-
最近很有空,所以把之前寫的工具文做了更新,添加了CPR紀錄的部份,希望能有幫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每隔一陣子就會有新人報到,獨立後,快則一天,慢的一週,這新人一定會哭。有些人在單位就忍不住,有些則是紮小人,不管怎...
-
昨天氣溫降到十七度,林口的強風吹的頭都痛了。我帶著冒著熱煙的百合蓮子湯,去探探白天帶實習,晚上上小夜的豪哥,下午五點半,應該正是交完班,稍稍可以喘息一下的時間。「叮咚!」向對講機後面的聲音告知來意,加護病房的門「唰!」一聲的猛然打開,我身後焦急的家屬連忙探頭看看,想多看一眼心愛的...
-
生日的那天 依然是頂著熊貓眼上班去 心裡暗暗期禱 希望今天會是個平靜的夜晚 一如往常的幫病人洗屁屁換藥掛點滴 大小夜班嘻嘻鬧鬧的 看來會是個可以吃早餐的大夜 正當我相中一條血管要替病人打點滴時 怎麼聽到外面監視器響起 但卻沒看到照顧的學姐前來 手裡抓著阿公的腳 針已經在阿公的肉裡...
-
我覺得我哥是故意講給大家聽的 在我還是個未成年護生的時候 一次哥哥發高燒到三十九度多 剛上完基本護理學對護理充滿熱忱的我 穿上我的護士服自告奮勇的擔起照顧哥哥的責任 瞧我一下量體溫 一下倒開水 忙來忙去的像是真的南丁格爾 突然想起基護課本裡寫的降溫方法 可以用低於體溫的水擦拭 讓...
-
學妹看完我的文章,提出了疑問,她說,「學姐妳一直說要成長,但我不知道怎麼該怎麼辦,學了英文平常也沒用、學了電腦單位也只會用word,我看不出來我有沒有成長?」 看到自己有沒有成長,有幾個很簡單的方式: 一、找個單位的厲害前輩當目標 臨床的業務說很忙,但來來去去就是...
-
台灣人對於醫療的想像一直很有趣,看在臨床人眼裡,總是笑料百出。 高門檻的醫學知識並非看得懂單字就能夠真的理解,就算檢查報告能夠逐字翻譯,也往往是丈二金鋼摸不著腦袋,一般人對於醫院裡有什麼設備,連想用google都不曉得要打那些關鍵字,更別說複雜的診斷過程了。剛剛瞄到的台灣連續...
-
算算在臨床時間並沒有很長,但運氣很好,離開一線這麼久,仍然跟多位我N0他Int、我N1他R1的醫師同事保持聯絡,可惜因為已經不在職,便沒有機會在電梯裡遇到一起進入職場的醫師時,跟學妹說:「 這張P,我可是看他從R2開始長大的呢! 」(張P,若是你覺得這句話眼熟,我是抄襲你很多年前...
-
總是會有外勞愛跟我吵架 特別是這些大陸人 那天看到個有錢人請了兩個人顧一個白菜奶奶 抽痰換氣切都由護理人員做 還能把奶奶照顧的那麼難看 看不慣的我告訴她們照顧的有問題 兩個人炮口一致的轟我 告訴我她們晚上都沒有睡 有多難照顧 可怎麼偏偏大夜都看到她們睡得飽飽飽 當著家屬的面再告訴...
-
夢想之路崎嶇難行,最累的是還需要跟身邊親愛的人搏鬥,承受那些有的沒有的話語和眼神。 「一個月能賺多少錢?」是大多數長輩和朋友秤夢想的單位,好像你做的事如果沒有比現在的薪水高、穩定,那麼就歸類到很廢、很不值得奮力一搏的區塊,如果你堅持,就會有排山倒海的「關心」話語,充斥在妳耳邊...
-
曾經有位老師說過 護理是一顆帶皮的紅蘋果 第一口小小心心的咬下去 看似光滑亮麗但無味堅硬如嚼蠟 含淚撐過了生澀的菜鳥期 咬到第一口果肉 有點酸酸的 也有點甜甜的 啃著啃著 再大的蘋果也有吃完的一天 中心黑黑看似不起眼的小籽 卻能在春天來臨時發芽成長 長成一顆茂盛的蘋果樹 再結出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