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5日 星期四

取代不了的專業

「有什麼是專屬於護理師,別人想做也不能做的事?」

在討論護理師正名時,有名網友在PTT上拋出了這個問題,我想了很久,除了「護理人員法」第七條,「非領有護理師或護士證書者,不得使用護理師或護士名稱」,我想不出有什麼是專屬且獨門的,基本上護理師能做的身評、發藥、換藥,醫師都能做,難道我們真的只是臨床的配角?

我有點沮喪,懷疑起護理人員的專業性。

昨天,為情所困的芹在火鍋店喝得爛醉,吐得一塌糊塗又胡言亂語,不好送回與父母同住的家中,只好先到我的小窩暫住一晚。沒想到一進門,芹像是糖果屋的小童,一路留下嘔吐物沿路做紀錄。好不容易把她丟上了床,芹一轉身,又吐了一床單。和我一起扛著她上樓的賢見狀,慌張的衝進廁所拿毛巾與拖把,想要幫忙擦乾淨。只是初次來我家的賢,一時間也手忙腳亂,找東找西,過了一會兒才又進到房間來,想要幫忙抬起芹讓我換床單。

當賢進來時,我已經換完床單、換上乾淨衣物,避免再次嘔吐而產生吸入性肺炎的讓她側睡,正在蓋好被子。

賢手上拿著溫熱毛巾,瞠目結舌,不敢相信我一個人搞定。「這有什麼嗎?」我心想,以前在加護病房每兩個小時都要翻一排病人,而且是中風萎縮、佈滿管路或是超重病人,一樣面不改色,三兩下搞定。同場加映,如果我家有床欄,我還會把床欄拉起,並掛上「高危險跌倒」的牌子。

關上房門,芹還在喃喃說著醉話,賢則是不斷的佩服我俐落快速的護理本色,那一刻,我突然理解,「專業」並不是獨占的某件事,而是把事情做到別人覺得妳做得最好

煮飯誰都會,但成為阿基師是另一回事。

一個躺在床上不動的人,如何幫他換衣服?「不就把髒的脫掉再穿上乾淨的嗎?」路人不屑的拋下這句話。

我不會。

是的,乍聽之下真的是簡單的易如反掌,事實是-我當了兩年的臨床護理師,才學會如何幫病人翻身換衣服。

第一次在病房換病人衣服,和家屬左拉右拉,拉的我的腰都痛了,病人的衣服和尿布就是跟我想像的位置不一樣,肛門口的排泄物,在我的加工下弄得整個屁股和布單都是。我好沮喪,刻意迴避家屬質疑的眼神。「維持病人清潔」這麼基本的道理印在基護課本裡,不是讀過、技術考過就能夠在臨床施展,也不是靠想像就能夠像施展魔法一樣清潔溜溜。

換衣服嘛!不就是要打開病人的衣服綁繩,先拉一邊再拉另一邊的把手從袖子拉出來,把床單拉開,讓病人翻成側身,先把弄髒的布單折好避免到處沾,把舊的布單塞進病人身下,再同時鋪新的床單與穿好單邊的袖子,一樣塞進病人身下,翻過身後,即可從另一邊拉掉髒布單,並直接鋪平新的布單,就好了嗎?

聽起來很簡單,但直到我進到加護病房,整整花了我一兩個禮拜,每天換四、五次後才刊始順手,才知道光換衣服就有大文章。

首先,換尿布不是像嬰兒一樣把大腿拉起擦屁股,而是要側躺。要翻側邊,得想清楚要從那面翻那面,乾淨的布單放這邊,垃圾桶要放對面,所需要的工具如床單、衣服、紙巾等等,都要事先準備。腳要先幫病人跨起,側躺時才不會翻回來;袖子要拉到肩下,另一邊才拉得起來;衣服的側線要對準病人的腋中線才會兩邊對齊;床單要確實固定再拉平,否則會一再白做工;將病人往上抬時可以拉褲子;身下墊個中單吸水又容易搬動......。

以上只是基本款,病人身上還會有很多管路,鼻胃管、胸管、氣管內管、導尿管、中心靜脈導管等等。每個管路都接著一台機器或是袋子,每次翻身都可能扯掉管線置病人於死地,那條管路要先穿過衣服、那條管路要固定在身體那裡避免壓迫等等,處處有文章。

你說,那不是看護就可以做了?

如果護理只有擦大便和翻身,那真是把護理做扁了。在翻身換衣的同時,我們也在做身體評估,看看病人意識、傷口狀況、肌肉力量、活動度、管路功能、營養狀況等等。親手去感覺病人的身體,成為最了解病人,也是最重要的第一線照護者。

接著,那些該回報、那些該觀察、那些該衛教,護理過程中的眉眉角角,那些經驗積累無法言說的專業第六感,我想,應該就是專屬於護理師,誰也取代不了的專業。

3 則留言:

  1. 真的好厲害!
    仔細想想~白衣天使真的很辛苦~也很厲害!
    加油!!

    回覆刪除
  2. 學姊:
    我是新進的學妹。護理專業對我來說,在這半個月內有很深刻的體會。以前我一直不懂為什麼老師總說:護理是良心事業。看到醫師在社會地位中的高度,雖然不服氣但也搞不太清楚護理的定位如何,沒有真正深度的認同感。
    可是最近在自己真正幾乎開始要訓練全部獨立的時候,我覺得自己才真正開始認識護理。

    漸漸的也能理解護理的珍貴是什麼。不是什麼樣的權限也不是怎樣的位置。而是一種唯有你經過獨一無二的時間陪伴與細節上的真實相處時,你才能夠真正的去看見一個人、你才有機會去看見一個人:他之所以成為人,其實是應該具備什麼樣的生命條件。而護理正是需要提供這樣的生命條件,促進、恢復健康。以及,讓科技它不僅僅是延長生命而已,而是對生命的尊重與看見。這是我現在對護理的體會。我覺得這是無法用任何位置去取代的。只是,看到我們這一整排的新人,我常常想:我們到底處在什麼樣的醫療環境中。

    但是最近有些事情讓我很痛苦。在護理教育的過程中,我們並沒有特別去學習到去理解醫師今天開這個藥到底是為了什麼?、改換那個東西又是為了什麼?可是在每次交班的過程中我都有點痛苦,學姊問了很多醫師開藥的問題,有對於我來說當然需要時間去摸索每個疾病跟藥物還有醫生更改的狀況和原因。何況,同樣一種疾病跟病人有時候每個醫師考量的都不一樣。我可以花時間學,但是問題是"這為什麼又被當成馬上就必須會的理所當然了?"

    對我來說,我學的是護理,不是醫學怎樣開藥。(我知道他們有關連,可是這就是護理教育過程中出現的斷層)我護理都有很多細節需要努力,何況是開藥的問題。學姊總是說:那你就要去問醫師啊!對!我也很想問他,但是我剛去半個月,誰是誰我都還有點搞不太清楚。等我找到醫師,問好。可能我的藥都不用發了?還是什麼東西又要被催?被罵了?更不要說,每次問人都得到一副"我們很忙妳不知道嗎?"的態度。我常常覺得醫療受傷的情緒,是會蔓延的。

    我很喜歡上星期天的班,因為沒有什麼重大的事情。我可以好好的幫我的病人翻翻身、給他時間定向感、跟他的家屬花時間衛教、做一些更深層的護理。對我來說,這才是護理真正的意義,當我看見病人感動的眼淚、他因為你的提供而變得漸漸進步的時候,我很高興。然而學校不是常說"全人照護嗎?"為什麼我們臨床上的護理看起來比較像在發發藥、努力讓病人把點滴跑完、該填的同意書填一填、該寫的紀錄趕快寫、該打的電話趕快打?該處理的醫囑趕快處理?

    我這陣子常常在想:這就是護理嗎?護理到底是什麼?自己都做不到健康的喝水、健康的吃飯,這些事情卻要求病人做?
    當照護的床數越多,醫療品質就下降了。我有時會為了找不到時間和病人提供較舒適的護理而感到痛苦。
    護理為什麼會變成這樣?

    至於床數的多與少,對我來說每個人的定義都不一樣,每個人可接受的程度也不同。
    可是臨床上老是有很多學姊喜歡拿自己顧的床數來和你相比。
    是啊,如果只是發藥、點滴、同意書、Vital Sign,當然照顧多一點都沒問題。

    可是對我來說,我不喜歡這樣的護理感。更討厭它總是被人當成理所當然。
    尤其是,在我們所有人都被醫療壓縮的時代中。它變成了一種情緒的蔓延。
    有時候我知道學姊會口氣很差,是來自於自己或對於醫療情緒長期的壓力。可是,這樣的東西是會蔓延和傳遞的。
    尤其是每當我看見護理站用力的掛病人的護理鈴的時候,這就是我們要的護理嗎?便宜又大碗的護理?

    我希望把自己照顧好,那是因為當我照顧好我自己的時候,我才有力氣微笑、才有力氣提供比較好的護理。
    用照顧床數的多寡,並不代表就能夠區分出它是相對失敗的。有時候,那是因為它的想像可能比任何人都大。

    對,我知道醫療現況就是這樣。
    可是我越來越能理解:一個照顧不好自己的人,是沒有力氣提供別人溫暖能力的人。
    在學姊和病人身上我常常看見這一點。

    無論是醫療,或者人生。

    回覆刪除
    回覆
    1. 親愛的學妹,謝謝妳與我分享妳的心情。我很開心妳喜歡護理,喜歡和病人互動、願意和家屬溝通,想必妳一定是個能夠使病人及家屬安心的好護士。

      至於妳提到的了解醫師開藥,對我來說,那也是護理的一部份。

      曾經我是個新人時,學姐交班告訴我:「這個病人同時打針劑的類固醇與口服的類固醇已經一週了,可能是醫生忘記調藥了。」當下我很震驚,我以為護理就是好好的照顧病人,用藥、檢查、治療方向等等,都是醫師的工作,可是我理解了,我們是一個醫療團隊,正因為病人很重要,所以每個角色都在相互監督與合作,一起提供高品質的醫療,而當我進一步了解常用藥物與檢查等等的方向與SE,我所能夠提供的護理品質,又往前一大步,甚至可以在問題發生前,先擬定我的護理方案。

      妳提到的護理現況,讓臨床人痛苦萬分的現況,是萬分無奈的現況。我想要等有一天,民眾真的因為醫療品質下降而危害到自己的就醫品質,甚至生命時,才會有所改變吧!

      刪除

最近熱門文章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