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27日 星期三

上課心得

今天上課時聽到了老師討論電子醫療的部份,因為心裡有不同的想法,所以我寫了封信給老師,也一起和大家分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親愛的老師
您好
今天的聽到您提及"推動病歷中文化""遠距醫療可增加醫病關係"這兩點。對於未來科技的發展感到非常期待,但有些想法老師相左,想老師討論一下


在病歷中文化的部份

一、主流醫學的起源來自於西方,不管是解剖生理學、藥物學、生物化學等,醫學教育一脈相承是以英文教學,也習慣以外英文的模式思考,若是強迫改以 中文,是否也剝奪了這些醫療人員吸收最新科技及發現的速度?中國是以中文寫病歷的,但當大陸人轉病人至台灣的醫院時,醫療人員先要適應簡體字,還要猜測字 的用法習慣是否與台灣相同?使用同樣語言的台灣及大陸都有文化不諧調的問題,更何況是中文與英文的差異呢?或是台灣人是可以接受用慢歐美五年的治療方法呢?

二、當病人看診結束,他拿到的病歷上寫著"53歲男性...因胃穿孔性潰瘍行畢羅式第二型手術,現無傾倒徵候群.."。這真能幫助病人了解病情嗎?若仍是要請醫師一條一條解釋,那和醫師直接寫英文有什麼不同?而病歷是寫給其他醫生看的還是寫給病人看的呢?

三、醫療人員從接受醫學教育的那一刻起,學的是pneumonia而不是"肺炎"這個字,是學acetaminophen而不是乙酰氨基酚,更有許多慣用的縮寫像是:開藥時scanol 1 pc po qid->指的是"scanol這顆藥物一天吃四次,分別在9 13 18點和21點飯後服用",如果以中文表達,是否更浪費 人力和物力在做翻譯的動作?

四、英文的書寫相對於中文是簡潔的,就算是電腦打字都無法快過英打,像是"奧爾慈海默氏症 Alzheimers disease",醫療不只是門診那樣可以慢慢寫(其實也沒辦法慢慢寫),更多是搶在黃金的五分鐘內,這邊多用的五分鐘,難保不會造成下一個病人的延誤。

五、給錯藥的原因不來自於"不使用中文病歷",成因一方面是人員教育的不足,另一方面是人力的短缺,誠如老師所說的"一個診要看80人以上",平均每一人 只得3分鐘,這不用說看病,有時連泡麵都不會熟。短短三分鐘內是無法做出醫療品質的,那為什麼總是那麼多人要看病?又為什麼都要往大醫院跑?或是醫生難道不能多一點人,又是另外的大議題了。

"遠距醫療可增加醫病關係"方面

一、"好的服務永遠是人捧人的",醫療會是一種服務業,也許可以消費者導向,如果醫師一次只看一個病人,整整看三小時,不但病人開 心,醫生和護士都很開心,(事實是,健保總額制度後,大醫院限診減少病人數,更多人球在醫院間被踢來踢去)。只是醫師的薪水從何而來?又,醫師都很有"醫德"都不收費,一次的正子掃瞄成本要5萬元,因為要滿足所有人追求健康的需求,大家都可以用一成的價錢去使用,當醫院只能靠募款維生,是否醫師這行業就顯 得高貴?高貴之餘,有誰要去念醫學院?難道未來是大學聯考連猜題都不會的7分生幫我們開刀?

二、如果服務業講粗一點"是讓顧客爽",當基金顧問提醒我該逢低買進,我可以堅持不買,但當醫師決定病人需要大腿截肢,但是病人他只想切小趾頭,醫師是否 應順從他?因為醫療是一種服務業?這答案很明顯,醫病之間永遠不會對等,因為知溝太深,當病人在胡鬧時,醫師必需要有威嚴,所謂的父系罷權往往也救了不少 固執病人的命,更何況醫師不強勢,偏偏就會人質疑他的專業。

三、當我們對著電視或電腦勾選"請問您有下列那些症狀 1.咳嗽 (早上、半夜、空腹、吃飯時、咳了1-7天、7-14天、三個月以上、六個月以上2.有痰(黃、綠、白、紅、鐵鏽色、有血絲、有血塊、黃中帶綠、白中 帶黃、綠中帶紅、黏、稀、稀中有黏....),數位落差是一個問題,另外真能知道要勾什麼,應該那人也是醫師吧?若是他勾一勾電腦告訴他"您的診斷是胃食 道逆流,請至藥房買losec服用"但病人在一個後死於食道癌,是否能控告提供技術的公司誤診呢?又若只能給建議,後面又加註"僅供參考,請資訊您的家庭 醫師",又何必在電腦前按很久呢?

四、若是透過視訊向病人看診,當病人說他肚子痛,醫師是否能夠透過身體評估做觸診?叫病人或是家屬按壓病人右上腹看有沒有反彈痛?如果當時病人不會痛,但卻因闌尾炎引發的腹膜炎最後敗血症致死,那該醫師需不需要擔這條人命?

我贊老師說的"將資源分給有需要的人"台灣醫療不是患貧而是患不均,因為就算是我長了一顆痘,我寧願等三個小時給資深醫師看,也一樣不相信實醫師所 說的話。遠距醫療絕對有必要性,光是快速的傳遞X光片(PACS),就是一大躍進,但目前的科技無法取代的部份還相當多,我個人認為要改善目前醫療品質可 以由這幾點做起

1.加強民眾疾病分級和基本保健的觀念-:感冒不需要看醫生,有症狀可以使用成藥,7-14天未好轉再去看即可

2.增加健保自費部份並平衡基本醫療所需-同時保護了醫療業者與一般名眾,政府應該保障人民吃飽穿暖,但不是拿LV和穿PRADA

3.醫療品質的提升除了訓練及要求醫護人員的應對進退及其專業度,更該給予合理的工作量及環境,留住資深的醫療人員;只有對工作駕輕就熟的專業人士,才能提供好的服務品質

4.加速電子病歷整合-各家醫院使用不同系統才是病歷多家化的主因,如長庚醫院使用的HIS,則可在全長庚院區(北中南)都可以調閱,(但隱私權呢?)

5.推行家醫制度,由家庭醫師做整合會診,而不是病人自覺頭痛掛神經外科被轉到神經內科然後又被轉到精神科(但前幾年推過效果很差)

6.增加"衛教"人力,病人們要的是淺顯易懂的語句解釋艱澀的醫學名詞,病人可以不需要懂"傾倒症後群"這個字眼,但他可以知道自己的胃被切一半,吃飯盡量躺低的吃,不然食物衝太快到小腸裡,會造成濃度的改變,病人會有嘔頭暈的不適。當面提醒會比制式的文字來得 效果佳,DOT(結核病防制)也是用這種人力的方式才成功的

以上是我小小的心得
謝謝老師

4 則留言:

  1. 可愛的小妹妹 最近常拜讀妳的文章 妳將幽默感運用於臨床 運用淺顯易懂的文字 去解釋艱澀無趣的專業術語 今日 又看到你對未來護理的建議與期待 如果 妳現在不是一位護理主管 我也期待 或者應該說 護理需要像你這樣的人如此 台灣的護理人員 才不會只是抱怨 永遠在抱怨 然後離職的一群了 很高興認識妳 加油!

    回覆刪除
  2. 感謝你啦~如果我去選舉~你可以在下面幫我喊"凍蒜"嗎?

    回覆刪除
  3. 我不只喊凍蒜 還會幫你用擴音器 全院廣播
    外加 廣播電台 電視台 有線 無線 數位 全幫你打24小時廣告 外加疲勞轟炸 反正三班都有人 呵呵! ^^

    回覆刪除
  4. 輪三班有時候挺不賴的,除了打廣告外,團購時也一定有人幫忙收貨說...蠻好的

    回覆刪除

最近熱門文章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