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4日 星期一

護理診斷

下午兩點半,難得的陽光灑進病房走道,03B陳奶奶的兒子靠在走道盡頭的安全扶手上,從九樓的落地玻璃往下看,看得很遠、很入神,臉上雖然閃著陽光,但神情十分沉重。

推著車,移動著一格一格的小藥格,沿著病房一間一間發著三點的藥,做下班前的點滴及環境檢查,再一個半小時,就要下班了。

發完了所有的藥物,整理了車上的垃圾與雜物,陳奶奶的兒子還站在窗前,像是沒有移動過。

「您好!」經過時,我向出神的他打招呼,驚嚇的他,感覺是被從異世界拉回來一樣。他定了神,問道:「我媽還在睡嗎?」他急急的想回病房,怕媽媽醒來看不到人。

「別擔心,她還在睡。」他點點頭,神情還是很飄忽。「還好嗎?」他聞聲望著我,停了一會,突然掉下了眼淚。

大概一個月前,奶奶因為久咳經勸就醫,被診斷出了肺癌。孤兒寡母的兩人相依為命了二十多年,母親咬著牙從被警察追的水果攤到現在有自己的小小果行,去年兒子才結了婚,媳婦肚子裡有了小龍寶寶,正以為否極泰來之際,命運卻比八點檔更戲劇化。

奶奶的身體因為早年的奔波,長年累月的壓力與勞動,讓她經過化療、電療後更是連下床都有困難,把屎把尿都要人陪同,食不下嚥又嘔吐連連,更別像是要把肺咳出來的劇烈咳嗽,讓她連睡都睡不著。住院的這兩週,奶奶的話越來越少,嘆息和搖頭的次數越來越多,側身假寐的時間則是越來越長。

兒子無法自制的哭著,他說他每次來探望媽媽,都會先在病房門口整理好自己的情緒,深吸一口氣,擠出笑臉後才進到房間裡;他總是把水果行打理的妥當,也總是報喜不報憂,想讓媽媽放鬆心情不要擔心東擔心西的,專心好好的養病。

可是媽媽一天比一天沉默,越來越不想吃藥也不想繼續治療,兒子很害怕,媽媽這樣低沉,他很害怕失去媽媽的那天是不是會提早到來?

無望感」1995年,Walker 及 Avant就提出的概念,描述著病人對於無力解決現在問題、口頭或肢體表現負向情緒、對未來感到悲觀以及認為無法控制未來。這個護理診斷,從小到大不知出現多少次,幾乎是每篇個案報告都會來一下,也常常出現在菜鳥護士剛進臨床為自己下的診斷之一(其他還有低自尊、腹瀉或便祕等),是個非常常見的護理診斷。

不例外的,陳奶奶早已在入院時被立了「無望感」,每班都隨著護理紀錄被反覆勾選。諷刺的是臨床忙亂的讓我們做的事一樣是發藥、打針、寫記錄,卻規定一定要有評值。

好吧,是該真的施行護理措施了。

無望感的護理措施說來簡單,就是幫助病人重新燃起對生命的希望。但實則抽象又困難,我想起內外科護理學老師說的:「要讓病人先從有目標的忙開始,想要接受積極治療,身體才可能有起色,病人才會有希望感。

「你等下問問你媽媽,說太太懷孕身體不適,水果攤都忙不過來,你很煩惱。」我想了想,孫子和水果行應該會是病人想努力的目標。

「可是.......」兒子有疑惑,不是該讓媽媽好好靜心養病嗎?還掰事情來煩她?「試試吧!你也不用特地裝笑臉了,就這樣進去吧!」他半信半疑,點點頭,走回了病房。

隔天,中午發藥時還沒進到03病房,就聽到裡頭傳來一陣陣的說話聲:「快過年了,櫻桃要裝成伴手禮......,這些我不是以前就跟你說過了!?。」奶奶皺著眉,一條一條的數落著他的兒子,邊唸著,邊拿我遞過去的藥丸,和著溫水服下,接著教他兒子懷孕三個月的孕婦要怎麼照顧:「看來我不快點好起來、不早點回去不行啦!」,奶奶邊搖頭邊這樣說著。

兒子邊點頭,拍拍自己頭,一副恍然大悟的樣子,順著媽媽的話稱是,嘴角的笑意卻藏也藏不住。

我雖然開心,但有點感傷,為何我的護理診斷,都只能流於書面呢?如果,臨床上有時間能讓我們執行護理業務,而非行政流程,護理的專業與美好,一定能讓更多人看見。

2 則留言:

最近熱門文章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