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7日 星期二

醫療品質差,誰該負責?

拜讀5月7日聯合報的社論,其中提及日前護理人員遊行所衍生出對當前醫療環境的討論,文末認為醫療院所普遍走向商品化及市場化,與健保的概念不同,才造成今天醫界許多奇特現象。然而,醫療環境的惡化,需要負責的不單只有醫界和健保局,民眾的就醫習慣也是健保虧空的原因之一。

在醫學中心擔任護理人員五年,其間見過不少民眾稍微咳嗽就掛醫學中心的胸腔科門診、一發燒就進急診,讓門診及急診總是人滿為患,連走道上都擺滿了病床,而住院病人會要求醫師在住院期間「順便」做一下健康檢查,巧立明目的要會診他科、履見不鮮的威脅醫師開巴氏量表0分以便於申請外傭,還有強迫醫師開立重大傷病卡以免除自行部分負擔之醫療費用等,更令人痛心的,有家屬為了省去自行照顧的麻煩或外面照護中心的費用,會刻意讓臥床病人產生吸入性肺炎,一但進了加護病房,無論病情多穩定、醫院如何要求轉床或是轉院,家屬都不理不睬。除了病人以外,民眾習慣性要求護理人員「順便」幫家屬量一下血壓、換一下藥,出院時偷拿棉枝、抽痰管、枕頭、棉被等院方財產,被發現時還可以義正嚴辭的說自己有付錢住院。以上種種,不單單使醫院的成本上升,更浪費了社會整體共享的醫療資源,同時踐蹋了健保制度所秉持公利的初衷。

醫療環境的惡化,短期會造成大量醫療人才出走,優秀人才不願意以此為志業,長期將會使台灣醫療斷層,未來,我們都將共同承擔這醫療品質低落的惡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最近熱門文章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