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未經轉診逕赴醫學中心,如台大、長庚急診,由目前的四百五十元調高到七百元;逕赴區域醫院如仁愛醫院等市立醫院急診者,由三百元調高到四百元;逕赴地區醫院如博仁醫院急診者,由一百五十元微調到兩百元。」
全文網址: 逕赴大醫院急診 加掛號費恐破千元 | 健保負擔擬調漲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3/8048298.shtml#ixzz2a2rIxuIQ
Power By udn.com
急診掛號費加價,全民一片漫罵,要嘛說政府不管窮人,要嘛說醫院死要錢。
想請問反對民眾:健保是社會保險,還是社會救濟?
健保是一種互助式的「社會保險」,讓我們能夠用便宜的醫療費用得到未來需要的醫療品質。但過於便宜的費用,讓民眾這間看不滿意再看下一間,不痛不癢。政府拿醫療人員過勞來做為自己利多政策,多少醫療人員受不了這種壓榨又不受尊重同時又高危的臨床環境一走了之,特別是急診。急診不是拿來看感冒、發燒、流鼻水的、急診也不是讓你趕時間自以為是VIP鬼叫的地方,更不是喝醉回不了家讓人醒酒的地方。
急診是要處理數小時內醫療不介入病人就會產生嚴重後果,如:死亡、傷殘的地方,心肌梗塞也好、嚴重的車禍也好,這些才是真正需要急診的病人。希望調高急診的掛號費,讓其他上呼吸道感染、拉肚子的病人能有感的思考一下躺在家裡比在急診舒服這件事,等在家多休息後仍未改善,於白天再來掛門診即可。請把資源讓給真正需要的人。
醫療資源很少,可說是很稀有。佔了一張床,就少了一張床、用了一瓶氧氣,就少了一瓶氧氣,走了一個醫師,就少了一個醫師。你今天不在乎,明天需要時,任憑再在乎也只能遺憾了。
健保不是社會救濟,社會救濟請向社會局申請。醫院也不是慈善機構,需要盈餘方能繼續經營,醫護人員更不是志工。我們也是上有高堂、下有幼子。我們也是要生活的。請不要再覺得我們拿錢很骯髒。
2013年7月25日 星期四
2013年7月22日 星期一
學妹的心理落差
有個只念了兩年護理二技的學妹來到了我們單位。她之於臨床有如看到一歲嬰兒開焊馬車般的突兀,帶她的學姐怨聲載道:「妳知道什麼是 IV嗎?」、「妳有看過Chest tube嗎?」、「妳拿的是點滴的D5W,我是要抽藥的N/S」、「Gas是什麼?難道是瓦斯嗎?」、「Digital妳解釋給我聽是什麼?」、「護理紀錄是這樣寫的嗎?」、「Vital Sign 畫錯顏色了!」
臨床很忙,忙到連一分鐘都不能等。加護病房的複雜與忙碌,連我在病房待了兩年都覺得困難重重,更何況是個剛畢業,只有實習過三個單位的新人學妹,每天只能把大家在實習學到的知識搞懂,企圖理解臨床是怎麼一回事。
「帶妳很累!」脾氣一向很好的小齊學姐大爆發!「妳連消毒都不會!」面對帶新人及照顧病人的壓力,小齊學姐三番兩次要阿長放生,「什麼加護病房比病房有更多時間教學妹!她太誇張了!!」小齊學姐覺得自己很像帶基護的實習老師,但卻又要實際照顧病人,這是怎麼一回事?「病人的命不重要了嗎?」學姐在護理站大吼。
學妹拿著棉枝咬著嘴唇,現場氣氛很僵。「妳!過來教她On IV!」被盛怒的學姐翻牌子的我,乖巧的立馬衝到學妹床旁,先恭請學姐回會議室喝口水,再轉身請學妹看一下隔壁床已打好的點滴長什麼樣。「妳比對一下自己少備了什麼東西,我們再重新開始。」
帶著學妹眼眶紅紅的重新把op site貼上貼紙、紙膠撕好、把IC 針順好、要接上的點滴接好掛在旁邊。解釋三消的順序與原理,模擬了幾次打針的順序。我帶著她,一起找病人的血管,教她如何繃緊病人的皮膚,告訴她,下針進到血管時要挑一下,看到回血時想像是要把針插進平行的血管,而非魯莽的直接穿破血管,針頭進去大概0.5cm沒有破,用食指把軟針順順的推進去血管。要拔硬針接點滴時,記得止血是要壓在妳推進去的軟針的針頭處,不是壓在入針處喔!
「恭喜妳!學妹!妳第一次on IV就成功了!」學妹打上點滴興奮的尖叫起來!!「別動!!!」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先把妳手上的硬針丟到針頭回收筒!!學妹打上點滴的成就感讓她瞬間忘記剛剛被學姐電的不愉快。在收東西時,她小聲的告訴我:「妳真好!跟機車的小齊學姐完全不一樣!」喔!不是這樣的,親愛的學妹,以帶小孩來說,她是妳的媽媽,我只是妳的阿姨,她才是要為妳負責的人,所以她必需要對妳嚴格,等妳當了學姐,妳就會知道了。
學妹沒作聲,我心想,她一定是覺得學姐們都是一丘之貉,向妳示好妳還擺譜。我看著原本跳跳跳像是到天堂的學妹,頓時回到了人間,然後她繼續向小齊學姐報告照護進度,又掉到地獄,短短十分鐘,學妹臉上的表情可說是千變萬化。
臨床很忙,忙到連一分鐘都不能等。加護病房的複雜與忙碌,連我在病房待了兩年都覺得困難重重,更何況是個剛畢業,只有實習過三個單位的新人學妹,每天只能把大家在實習學到的知識搞懂,企圖理解臨床是怎麼一回事。
「帶妳很累!」脾氣一向很好的小齊學姐大爆發!「妳連消毒都不會!」面對帶新人及照顧病人的壓力,小齊學姐三番兩次要阿長放生,「什麼加護病房比病房有更多時間教學妹!她太誇張了!!」小齊學姐覺得自己很像帶基護的實習老師,但卻又要實際照顧病人,這是怎麼一回事?「病人的命不重要了嗎?」學姐在護理站大吼。
學妹拿著棉枝咬著嘴唇,現場氣氛很僵。「妳!過來教她On IV!」被盛怒的學姐翻牌子的我,乖巧的立馬衝到學妹床旁,先恭請學姐回會議室喝口水,再轉身請學妹看一下隔壁床已打好的點滴長什麼樣。「妳比對一下自己少備了什麼東西,我們再重新開始。」
帶著學妹眼眶紅紅的重新把op site貼上貼紙、紙膠撕好、把IC 針順好、要接上的點滴接好掛在旁邊。解釋三消的順序與原理,模擬了幾次打針的順序。我帶著她,一起找病人的血管,教她如何繃緊病人的皮膚,告訴她,下針進到血管時要挑一下,看到回血時想像是要把針插進平行的血管,而非魯莽的直接穿破血管,針頭進去大概0.5cm沒有破,用食指把軟針順順的推進去血管。要拔硬針接點滴時,記得止血是要壓在妳推進去的軟針的針頭處,不是壓在入針處喔!
「恭喜妳!學妹!妳第一次on IV就成功了!」學妹打上點滴興奮的尖叫起來!!「別動!!!」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先把妳手上的硬針丟到針頭回收筒!!學妹打上點滴的成就感讓她瞬間忘記剛剛被學姐電的不愉快。在收東西時,她小聲的告訴我:「妳真好!跟機車的小齊學姐完全不一樣!」喔!不是這樣的,親愛的學妹,以帶小孩來說,她是妳的媽媽,我只是妳的阿姨,她才是要為妳負責的人,所以她必需要對妳嚴格,等妳當了學姐,妳就會知道了。
學妹沒作聲,我心想,她一定是覺得學姐們都是一丘之貉,向妳示好妳還擺譜。我看著原本跳跳跳像是到天堂的學妹,頓時回到了人間,然後她繼續向小齊學姐報告照護進度,又掉到地獄,短短十分鐘,學妹臉上的表情可說是千變萬化。
訂閱:
文章 (Atom)
最近熱門文章
-
一朵粉紅色的愛情在眼前綻放 化為枕邊呢喃的戀人絮語 那是場美麗而感動的婚禮 厚實的大門打開 王子與公主出現在紅毯的那一端 牽著手 新郎默數著1234…2234…3234… 緩步隨著音樂悠揚走進神聖殿堂 雙雙對對的天鵝 嬌豔的玫瑰 親友們的掌聲祝福 靦腆的新娘笑窩裡藏著羞怯 雙...
-
最近很有空,所以把之前寫的工具文做了更新,添加了CPR紀錄的部份,希望能有幫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每隔一陣子就會有新人報到,獨立後,快則一天,慢的一週,這新人一定會哭。有些人在單位就忍不住,有些則是紮小人,不管怎...
-
這樣不好笑嗎? 請大家幫我評評理 話說這天護理站的紅燈一直叫個不停 學妹被發藥這件事困住了 只好由我替她看一下 我一進病房 就看見奶奶在床上無辜的看著我 賠笑的向我說抱歉 原來是她不小心按到紅燈 我笑著對她說 “阿媽~妳原本是要卡歌是嗎?“ 這聽不出來是個笑話嗎? 大家一陣冷 寒...
-
今天是美好的星期六 爸爸媽媽哥哥都出去玩了 剩我一個人顧家 看完了星光大道 康熙來了 超級偶像 還吃掉了半盒黑妞黑糖糕和黑胡椒鱈魚片 邊想今天吃的東西有三個 " 黑 " 會不會以形補形 ? 漫無目的的托著頭 右手在滑鼠上滾啊滾 在 Google 過所有認識的人...
-
這位奶奶是急性腎衰竭 水份排不出去 一樣積在肺部喘呼呼 送去洗腎室才剛剛要脫水 奶奶不爭氣的呼吸中斷 心跳變慢 一連串壓 電 藥物 奶奶被插管送上我們病房 每次會客 她的兒子 都會搶第一個衝進來 似乎已經早早在門口等待開門 仔仔細細的替奶奶捏捏手 捏捏腳 些細微的差異 ...
-
意識評估一直是最重要也最基本的項目 每一次上班都要做的項目之一 通常點播率最高的問題是 “阿公 你叫什麼名字?” “知道現在人在那裡嗎?” “現在幾月幾號幾點呢?” 以人、時、地三大方向來評估 若是這三個問題都回答正確 會得到護理人員的精美大獎 -微笑及口頭嘉獎一番 要知道能獲得...
-
明年起 在KTV抽菸罰萬元 真爽!!! 但感覺還是有些許不夠 乾脆立法 "除了吸煙者自用住宅並獲得同住者同意下,方可有吸煙行為" 簡單明瞭! 意思就是說 要得肺癌和呼吸臭臭的空氣是你家的事 不需要和無辜的人分享 另外 若能配合檢舉制度 檢舉一個不當吸煙者可得獎...
-
「好吧!那給他個Radiotherapy好了!」急診醫師轉頭護理人員說。 「什麼東西?什麼Radiotherapy?這20出頭的年輕病人不過是畢業舞會喝太多喝到在馬路上大吐,吐得太用力感覺胸悶,你是要給他『放射線治療』?你有沒有搞錯?」觀察區護理人員心想醫師剛剛被這酒醉家屬盧...
-
新聞上反覆的播放消基會的大調查新發現 那就是 - 住醫院比住飯店還貴 ( 高檔病房 比住飯店貴 2.7 倍 ) 完了完了 我開始擔心了 以這樣的趨勢來看 很快的會有下一波的新聞 像是 「院內伙食調味不佳 但比麥當勞一號餐還貴 」 「病房內...
-
在某個被救活的老翁家屬控告醫院後,整個醫療團隊的價值觀非常的混淆,因為以前都是沒把人救活而被告,現在則是把人救活了所以被告,原來我們信奉的最高指導原則,並非挽救生命,而家屬對我們的評價好壞的標準,是我們提供他所想要的,其中包括這人該不該死。 2006年Time雜誌把「你」選為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