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迷路過嗎?
站在不熟悉的森林小徑,努力找尋目出口,你站在第一個分叉,思索著應該左轉還是右轉。你看見右邊路旁有個字跡糢糊的指標,不確定,又彷彿是,你告訴自己:「往這邊走走看」。
再往前走幾步,你企圖用太陽的位置辨別方位,但是身邊的聳天大路一直擋住亮亮的太陽,你一再的抬頭張望,隱約見到陽光灑照,卻看不見確實的方位。「應該沒錯吧!」,無法窺見全貌,卻又不得不前行,你也只能相信自己的經驗與判斷,做出決定。
這時候,站在你旁邊的小女孩氣嘟嘟的質疑你是不是走錯了?為什麼還到不了?她一直哭鬧不止:「我覺得應該是走這邊嘛!」、「那條路很暗,我不要走!」。你邊認路,還要邊耐著性子解釋、再解釋。於是每一個路口判斷變得緩慢且沉重,因為每走一步,你都要蹲下來跟她說:「喔!因為年輪看起來比較緊密的朝這邊,所是往這裡是北邊。」、「因為青苔這邊密,所以這裡應該是北面。」小女孩雖然知道你是專業,但還是扁著嘴、叉著腰,嘴上挑不出你毛病,心裡卻有很多疑問。
天黑了。忽明忽暗的月光照出路邊的輪廓,你吸一口氣,知道更棘手了。你又渴又餓,好想坐下來休息、好想不顧一切的睡一下覺,但,意志力迫使你起身。你抬頭仰望夏三角,以織女星和天津四找出牛郎星,找到北極星,再往前走。
不能休息,因為你不知道這森林有沒有熊?有沒有虎?有沒有不知名的動植物會要了你的命。
一夜折騰,疲累的你總算找到了正確的道路,你知道出口就在前方,你沒有欣喜,兢兢戰戰,因為你不知道到終點之前還會有什麼狀況?會不會又是空歡喜一場?
總算,站在森林的出口,寬闊的大路就在眼前,沒有到終點的紅布條,也沒有歡呼的群眾。小女孩拿著出口的地圖導覽,指責你:「我有說應該是走這邊嘛!」、「你在小河旁邊應該左轉的!」、「你在小樹旁邊應該右轉的!」、「你花太多時間了!」、「你浪費我好多時間!」。
你試圖解釋:「我手上沒有地圖啊!」、「我是專業判斷啊!」,小女孩掩耳不聽,生著氣,覺得地圖上都有畫出來,你為什麼不知道?又為什麼,她猜中了,你卻猜錯?
是啊,拿著地圖當然知道每一條路通往那裡、那裡不通或是那裡安全,你也好想迷路時總是有地圖在手上,但,就是沒有。
這樣迷路的心情,我想急診同仁應該很懂。尤其是在事過境遷後,別人拿著整本完整病歷,回過頭來指責你「胸部右下肺葉有3.2公分的病灶,明顯是主動脈擴張」。四位醫師都診斷不出來,真是好一個明顯。
2012年11月15日 星期四
取代不了的專業
「有什麼是專屬於護理師,別人想做也不能做的事?」
在討論護理師正名時,有名網友在PTT上拋出了這個問題,我想了很久,除了「護理人員法」第七條,「非領有護理師或護士證書者,不得使用護理師或護士名稱」,我想不出有什麼是專屬且獨門的,基本上護理師能做的身評、發藥、換藥,醫師都能做,難道我們真的只是臨床的配角?
我有點沮喪,懷疑起護理人員的專業性。
昨天,為情所困的芹在火鍋店喝得爛醉,吐得一塌糊塗又胡言亂語,不好送回與父母同住的家中,只好先到我的小窩暫住一晚。沒想到一進門,芹像是糖果屋的小童,一路留下嘔吐物沿路做紀錄。好不容易把她丟上了床,芹一轉身,又吐了一床單。和我一起扛著她上樓的賢見狀,慌張的衝進廁所拿毛巾與拖把,想要幫忙擦乾淨。只是初次來我家的賢,一時間也手忙腳亂,找東找西,過了一會兒才又進到房間來,想要幫忙抬起芹讓我換床單。
當賢進來時,我已經換完床單、換上乾淨衣物,避免再次嘔吐而產生吸入性肺炎的讓她側睡,正在蓋好被子。
賢手上拿著溫熱毛巾,瞠目結舌,不敢相信我一個人搞定。「這有什麼嗎?」我心想,以前在加護病房每兩個小時都要翻一排病人,而且是中風萎縮、佈滿管路或是超重病人,一樣面不改色,三兩下搞定。同場加映,如果我家有床欄,我還會把床欄拉起,並掛上「高危險跌倒」的牌子。
關上房門,芹還在喃喃說著醉話,賢則是不斷的佩服我俐落快速的護理本色,那一刻,我突然理解,「專業」並不是獨占的某件事,而是把事情做到別人覺得妳做得最好。
煮飯誰都會,但成為阿基師是另一回事。
一個躺在床上不動的人,如何幫他換衣服?「不就把髒的脫掉再穿上乾淨的嗎?」路人不屑的拋下這句話。
我不會。
是的,乍聽之下真的是簡單的易如反掌,事實是-我當了兩年的臨床護理師,才學會如何幫病人翻身換衣服。
第一次在病房換病人衣服,和家屬左拉右拉,拉的我的腰都痛了,病人的衣服和尿布就是跟我想像的位置不一樣,肛門口的排泄物,在我的加工下弄得整個屁股和布單都是。我好沮喪,刻意迴避家屬質疑的眼神。「維持病人清潔」這麼基本的道理印在基護課本裡,不是讀過、技術考過就能夠在臨床施展,也不是靠想像就能夠像施展魔法一樣清潔溜溜。
換衣服嘛!不就是要打開病人的衣服綁繩,先拉一邊再拉另一邊的把手從袖子拉出來,把床單拉開,讓病人翻成側身,先把弄髒的布單折好避免到處沾,把舊的布單塞進病人身下,再同時鋪新的床單與穿好單邊的袖子,一樣塞進病人身下,翻過身後,即可從另一邊拉掉髒布單,並直接鋪平新的布單,就好了嗎?
聽起來很簡單,但直到我進到加護病房,整整花了我一兩個禮拜,每天換四、五次後才刊始順手,才知道光換衣服就有大文章。
首先,換尿布不是像嬰兒一樣把大腿拉起擦屁股,而是要側躺。要翻側邊,得想清楚要從那面翻那面,乾淨的布單放這邊,垃圾桶要放對面,所需要的工具如床單、衣服、紙巾等等,都要事先準備。腳要先幫病人跨起,側躺時才不會翻回來;袖子要拉到肩下,另一邊才拉得起來;衣服的側線要對準病人的腋中線才會兩邊對齊;床單要確實固定再拉平,否則會一再白做工;將病人往上抬時可以拉褲子;身下墊個中單吸水又容易搬動......。
以上只是基本款,病人身上還會有很多管路,鼻胃管、胸管、氣管內管、導尿管、中心靜脈導管等等。每個管路都接著一台機器或是袋子,每次翻身都可能扯掉管線置病人於死地,那條管路要先穿過衣服、那條管路要固定在身體那裡避免壓迫等等,處處有文章。
你說,那不是看護就可以做了?
如果護理只有擦大便和翻身,那真是把護理做扁了。在翻身換衣的同時,我們也在做身體評估,看看病人意識、傷口狀況、肌肉力量、活動度、管路功能、營養狀況等等。親手去感覺病人的身體,成為最了解病人,也是最重要的第一線照護者。
接著,那些該回報、那些該觀察、那些該衛教,護理過程中的眉眉角角,那些經驗積累無法言說的專業第六感,我想,應該就是專屬於護理師,誰也取代不了的專業。
在討論護理師正名時,有名網友在PTT上拋出了這個問題,我想了很久,除了「護理人員法」第七條,「非領有護理師或護士證書者,不得使用護理師或護士名稱」,我想不出有什麼是專屬且獨門的,基本上護理師能做的身評、發藥、換藥,醫師都能做,難道我們真的只是臨床的配角?
我有點沮喪,懷疑起護理人員的專業性。
昨天,為情所困的芹在火鍋店喝得爛醉,吐得一塌糊塗又胡言亂語,不好送回與父母同住的家中,只好先到我的小窩暫住一晚。沒想到一進門,芹像是糖果屋的小童,一路留下嘔吐物沿路做紀錄。好不容易把她丟上了床,芹一轉身,又吐了一床單。和我一起扛著她上樓的賢見狀,慌張的衝進廁所拿毛巾與拖把,想要幫忙擦乾淨。只是初次來我家的賢,一時間也手忙腳亂,找東找西,過了一會兒才又進到房間來,想要幫忙抬起芹讓我換床單。
當賢進來時,我已經換完床單、換上乾淨衣物,避免再次嘔吐而產生吸入性肺炎的讓她側睡,正在蓋好被子。
賢手上拿著溫熱毛巾,瞠目結舌,不敢相信我一個人搞定。「這有什麼嗎?」我心想,以前在加護病房每兩個小時都要翻一排病人,而且是中風萎縮、佈滿管路或是超重病人,一樣面不改色,三兩下搞定。同場加映,如果我家有床欄,我還會把床欄拉起,並掛上「高危險跌倒」的牌子。
關上房門,芹還在喃喃說著醉話,賢則是不斷的佩服我俐落快速的護理本色,那一刻,我突然理解,「專業」並不是獨占的某件事,而是把事情做到別人覺得妳做得最好。
煮飯誰都會,但成為阿基師是另一回事。
一個躺在床上不動的人,如何幫他換衣服?「不就把髒的脫掉再穿上乾淨的嗎?」路人不屑的拋下這句話。
我不會。
是的,乍聽之下真的是簡單的易如反掌,事實是-我當了兩年的臨床護理師,才學會如何幫病人翻身換衣服。
第一次在病房換病人衣服,和家屬左拉右拉,拉的我的腰都痛了,病人的衣服和尿布就是跟我想像的位置不一樣,肛門口的排泄物,在我的加工下弄得整個屁股和布單都是。我好沮喪,刻意迴避家屬質疑的眼神。「維持病人清潔」這麼基本的道理印在基護課本裡,不是讀過、技術考過就能夠在臨床施展,也不是靠想像就能夠像施展魔法一樣清潔溜溜。
換衣服嘛!不就是要打開病人的衣服綁繩,先拉一邊再拉另一邊的把手從袖子拉出來,把床單拉開,讓病人翻成側身,先把弄髒的布單折好避免到處沾,把舊的布單塞進病人身下,再同時鋪新的床單與穿好單邊的袖子,一樣塞進病人身下,翻過身後,即可從另一邊拉掉髒布單,並直接鋪平新的布單,就好了嗎?
聽起來很簡單,但直到我進到加護病房,整整花了我一兩個禮拜,每天換四、五次後才刊始順手,才知道光換衣服就有大文章。
首先,換尿布不是像嬰兒一樣把大腿拉起擦屁股,而是要側躺。要翻側邊,得想清楚要從那面翻那面,乾淨的布單放這邊,垃圾桶要放對面,所需要的工具如床單、衣服、紙巾等等,都要事先準備。腳要先幫病人跨起,側躺時才不會翻回來;袖子要拉到肩下,另一邊才拉得起來;衣服的側線要對準病人的腋中線才會兩邊對齊;床單要確實固定再拉平,否則會一再白做工;將病人往上抬時可以拉褲子;身下墊個中單吸水又容易搬動......。
以上只是基本款,病人身上還會有很多管路,鼻胃管、胸管、氣管內管、導尿管、中心靜脈導管等等。每個管路都接著一台機器或是袋子,每次翻身都可能扯掉管線置病人於死地,那條管路要先穿過衣服、那條管路要固定在身體那裡避免壓迫等等,處處有文章。
你說,那不是看護就可以做了?
如果護理只有擦大便和翻身,那真是把護理做扁了。在翻身換衣的同時,我們也在做身體評估,看看病人意識、傷口狀況、肌肉力量、活動度、管路功能、營養狀況等等。親手去感覺病人的身體,成為最了解病人,也是最重要的第一線照護者。
接著,那些該回報、那些該觀察、那些該衛教,護理過程中的眉眉角角,那些經驗積累無法言說的專業第六感,我想,應該就是專屬於護理師,誰也取代不了的專業。
訂閱:
文章 (Atom)
最近熱門文章
-
. 親愛的學妹們: .......... 我最近接收到很多剛踏進臨床的學妹的怨念,不管是剛工作的、剛實習的、選習的等等,讓我忍不住覺得是不是因為這些怨念,把台灣搞得忽晴忽雨、忽冷忽熱,讓我都沒有辦法好好整理我的衣櫃,晚上照鏡子也很怕會飄出學妹的綠色的臉在我背後。 ........
-
...... 天氣忽冷忽熱,身邊一個個的咳嗽、打噴嚏還有流鼻水,瞬間征服了整個護理站。鼻水流不停的學妹不想麻煩的把口罩拿上拿下,索性塞了衛生紙在鼻子裡,定時更換。口罩戴起來也看不出來,N95的好處就在於它是立體的,就算忙到沒空換衛生紙,也不會沾溼。這樣的省事舉動,一時間在單位造成...
-
我很無聊喔,沒事幹就到處留言....下面是我在卡提諾回一個討論的內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轉自:卡提諾討論區 作者:soomeown [酸甜苦辣] 護士是醫院裡最沒地位的人 我是個剛進到醫院工作的新人, ...
-
這是一份和死亡很接近的工作 在送遺體離開病房前 每個家屬都有不一樣的習俗 大多數情況是家屬要求送病人回家 完成他最後的心願 人很奇妙 年輕時夢很多 很多理想與期待 人老了 要走了 卻都只有同一個小小的願望 回家 所有病人在結束之前 都會用所有方式表達出想回家的希望 哄著 ...
-
生命的消失 親人的眼淚不捨 是工作中最常的感觸 會客時一聲一聲的叫喚 ”爸爸!你要加油” 伴著不斷滑落的眼淚 白天的掛心擔憂 化成夜裡的輾轉反側 不忍心的我 拍著女兒的肩膀 輕喚病人的名字 一起和女兒請他加油 務必要加油 要堅強 告訴他 大家都在等他回去 握著爺爺的手 想...
-
6月20日衛生署公佈了正式命令 -護理人員執業登記及繼續教育辦法 執業護理人員需在六年內集滿150點 公告 鼓勵進修是美意 是好事 但我很懷疑這樣的做法 而未見相關的配套措施 會不會讓更多的護理人員流失? 大多數在水深火熱的護理人員多在臨床工作 過著日夜顛倒 身不由己的日子 大夜...
-
就在我很努力的挑燈紀錄著我的小故事,我隔壁房間的哥哥走進來,他說:「我問妳一個問題喔!」,我頭也不回的快速的敲打著鍵盤:「不要!」,他接著說:「如果有兩座山,一座只有100公尺,另一座是1000公尺,兩座山連在一起,像是個歪掉的麥當勞,而妳站在小山上,妳只有這麼小,妳要怎麼到另一...
-
在兒童門診前 小鬼頭跑來跑去 趁著休診時 醫師正想快速的吃完午餐 一隻小不點五六歲 衝到面前 突如其來的指著就大叫 "醫生有什麼了不起!!!!!" 好整以暇的醫師 不作聲 慢理斯條的拿出小朋友的最愛-----"麥當勞" !!! 將薯...
-
可愛的小妹妹仰著她不用打肉毒桿菌與玻尿酸的年輕臉蛋,問我:「學姐,臨床環境這麼差,我還要進到臨床嗎?」 我沒有馬上回答她,用力回想我在她這個年紀時,是怎麼選擇我的就業志向的?我記得,那時我也覺得護理人員的工作環境與待遇很差,於是我立志只走兩年護理,算是對得起自己念了七年護理,...
-
站在護理站櫃台處理新病人的資料,走道上坐著輪椅的奶奶由外傭推著散步過來,翠綠玉鐲子的玉鐲子掛在她皺皺的手,拍拍我的手臂,對我說”當護士很辛苦喔!”一如常見的那些慈祥的長者們,不同的是這樣的對話已經重覆很多次了。 白天,阿蘭婆婆的外籍看護會把婆婆放在輪椅裡,繞著病房散步,每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