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迷路過嗎?
站在不熟悉的森林小徑,努力找尋目出口,你站在第一個分叉,思索著應該左轉還是右轉。你看見右邊路旁有個字跡糢糊的指標,不確定,又彷彿是,你告訴自己:「往這邊走走看」。
再往前走幾步,你企圖用太陽的位置辨別方位,但是身邊的聳天大路一直擋住亮亮的太陽,你一再的抬頭張望,隱約見到陽光灑照,卻看不見確實的方位。「應該沒錯吧!」,無法窺見全貌,卻又不得不前行,你也只能相信自己的經驗與判斷,做出決定。
這時候,站在你旁邊的小女孩氣嘟嘟的質疑你是不是走錯了?為什麼還到不了?她一直哭鬧不止:「我覺得應該是走這邊嘛!」、「那條路很暗,我不要走!」。你邊認路,還要邊耐著性子解釋、再解釋。於是每一個路口判斷變得緩慢且沉重,因為每走一步,你都要蹲下來跟她說:「喔!因為年輪看起來比較緊密的朝這邊,所是往這裡是北邊。」、「因為青苔這邊密,所以這裡應該是北面。」小女孩雖然知道你是專業,但還是扁著嘴、叉著腰,嘴上挑不出你毛病,心裡卻有很多疑問。
天黑了。忽明忽暗的月光照出路邊的輪廓,你吸一口氣,知道更棘手了。你又渴又餓,好想坐下來休息、好想不顧一切的睡一下覺,但,意志力迫使你起身。你抬頭仰望夏三角,以織女星和天津四找出牛郎星,找到北極星,再往前走。
不能休息,因為你不知道這森林有沒有熊?有沒有虎?有沒有不知名的動植物會要了你的命。
一夜折騰,疲累的你總算找到了正確的道路,你知道出口就在前方,你沒有欣喜,兢兢戰戰,因為你不知道到終點之前還會有什麼狀況?會不會又是空歡喜一場?
總算,站在森林的出口,寬闊的大路就在眼前,沒有到終點的紅布條,也沒有歡呼的群眾。小女孩拿著出口的地圖導覽,指責你:「我有說應該是走這邊嘛!」、「你在小河旁邊應該左轉的!」、「你在小樹旁邊應該右轉的!」、「你花太多時間了!」、「你浪費我好多時間!」。
你試圖解釋:「我手上沒有地圖啊!」、「我是專業判斷啊!」,小女孩掩耳不聽,生著氣,覺得地圖上都有畫出來,你為什麼不知道?又為什麼,她猜中了,你卻猜錯?
是啊,拿著地圖當然知道每一條路通往那裡、那裡不通或是那裡安全,你也好想迷路時總是有地圖在手上,但,就是沒有。
這樣迷路的心情,我想急診同仁應該很懂。尤其是在事過境遷後,別人拿著整本完整病歷,回過頭來指責你「胸部右下肺葉有3.2公分的病灶,明顯是主動脈擴張」。四位醫師都診斷不出來,真是好一個明顯。
2012年11月15日 星期四
取代不了的專業
「有什麼是專屬於護理師,別人想做也不能做的事?」
在討論護理師正名時,有名網友在PTT上拋出了這個問題,我想了很久,除了「護理人員法」第七條,「非領有護理師或護士證書者,不得使用護理師或護士名稱」,我想不出有什麼是專屬且獨門的,基本上護理師能做的身評、發藥、換藥,醫師都能做,難道我們真的只是臨床的配角?
我有點沮喪,懷疑起護理人員的專業性。
昨天,為情所困的芹在火鍋店喝得爛醉,吐得一塌糊塗又胡言亂語,不好送回與父母同住的家中,只好先到我的小窩暫住一晚。沒想到一進門,芹像是糖果屋的小童,一路留下嘔吐物沿路做紀錄。好不容易把她丟上了床,芹一轉身,又吐了一床單。和我一起扛著她上樓的賢見狀,慌張的衝進廁所拿毛巾與拖把,想要幫忙擦乾淨。只是初次來我家的賢,一時間也手忙腳亂,找東找西,過了一會兒才又進到房間來,想要幫忙抬起芹讓我換床單。
當賢進來時,我已經換完床單、換上乾淨衣物,避免再次嘔吐而產生吸入性肺炎的讓她側睡,正在蓋好被子。
賢手上拿著溫熱毛巾,瞠目結舌,不敢相信我一個人搞定。「這有什麼嗎?」我心想,以前在加護病房每兩個小時都要翻一排病人,而且是中風萎縮、佈滿管路或是超重病人,一樣面不改色,三兩下搞定。同場加映,如果我家有床欄,我還會把床欄拉起,並掛上「高危險跌倒」的牌子。
關上房門,芹還在喃喃說著醉話,賢則是不斷的佩服我俐落快速的護理本色,那一刻,我突然理解,「專業」並不是獨占的某件事,而是把事情做到別人覺得妳做得最好。
煮飯誰都會,但成為阿基師是另一回事。
一個躺在床上不動的人,如何幫他換衣服?「不就把髒的脫掉再穿上乾淨的嗎?」路人不屑的拋下這句話。
我不會。
是的,乍聽之下真的是簡單的易如反掌,事實是-我當了兩年的臨床護理師,才學會如何幫病人翻身換衣服。
第一次在病房換病人衣服,和家屬左拉右拉,拉的我的腰都痛了,病人的衣服和尿布就是跟我想像的位置不一樣,肛門口的排泄物,在我的加工下弄得整個屁股和布單都是。我好沮喪,刻意迴避家屬質疑的眼神。「維持病人清潔」這麼基本的道理印在基護課本裡,不是讀過、技術考過就能夠在臨床施展,也不是靠想像就能夠像施展魔法一樣清潔溜溜。
換衣服嘛!不就是要打開病人的衣服綁繩,先拉一邊再拉另一邊的把手從袖子拉出來,把床單拉開,讓病人翻成側身,先把弄髒的布單折好避免到處沾,把舊的布單塞進病人身下,再同時鋪新的床單與穿好單邊的袖子,一樣塞進病人身下,翻過身後,即可從另一邊拉掉髒布單,並直接鋪平新的布單,就好了嗎?
聽起來很簡單,但直到我進到加護病房,整整花了我一兩個禮拜,每天換四、五次後才刊始順手,才知道光換衣服就有大文章。
首先,換尿布不是像嬰兒一樣把大腿拉起擦屁股,而是要側躺。要翻側邊,得想清楚要從那面翻那面,乾淨的布單放這邊,垃圾桶要放對面,所需要的工具如床單、衣服、紙巾等等,都要事先準備。腳要先幫病人跨起,側躺時才不會翻回來;袖子要拉到肩下,另一邊才拉得起來;衣服的側線要對準病人的腋中線才會兩邊對齊;床單要確實固定再拉平,否則會一再白做工;將病人往上抬時可以拉褲子;身下墊個中單吸水又容易搬動......。
以上只是基本款,病人身上還會有很多管路,鼻胃管、胸管、氣管內管、導尿管、中心靜脈導管等等。每個管路都接著一台機器或是袋子,每次翻身都可能扯掉管線置病人於死地,那條管路要先穿過衣服、那條管路要固定在身體那裡避免壓迫等等,處處有文章。
你說,那不是看護就可以做了?
如果護理只有擦大便和翻身,那真是把護理做扁了。在翻身換衣的同時,我們也在做身體評估,看看病人意識、傷口狀況、肌肉力量、活動度、管路功能、營養狀況等等。親手去感覺病人的身體,成為最了解病人,也是最重要的第一線照護者。
接著,那些該回報、那些該觀察、那些該衛教,護理過程中的眉眉角角,那些經驗積累無法言說的專業第六感,我想,應該就是專屬於護理師,誰也取代不了的專業。
在討論護理師正名時,有名網友在PTT上拋出了這個問題,我想了很久,除了「護理人員法」第七條,「非領有護理師或護士證書者,不得使用護理師或護士名稱」,我想不出有什麼是專屬且獨門的,基本上護理師能做的身評、發藥、換藥,醫師都能做,難道我們真的只是臨床的配角?
我有點沮喪,懷疑起護理人員的專業性。
昨天,為情所困的芹在火鍋店喝得爛醉,吐得一塌糊塗又胡言亂語,不好送回與父母同住的家中,只好先到我的小窩暫住一晚。沒想到一進門,芹像是糖果屋的小童,一路留下嘔吐物沿路做紀錄。好不容易把她丟上了床,芹一轉身,又吐了一床單。和我一起扛著她上樓的賢見狀,慌張的衝進廁所拿毛巾與拖把,想要幫忙擦乾淨。只是初次來我家的賢,一時間也手忙腳亂,找東找西,過了一會兒才又進到房間來,想要幫忙抬起芹讓我換床單。
當賢進來時,我已經換完床單、換上乾淨衣物,避免再次嘔吐而產生吸入性肺炎的讓她側睡,正在蓋好被子。
賢手上拿著溫熱毛巾,瞠目結舌,不敢相信我一個人搞定。「這有什麼嗎?」我心想,以前在加護病房每兩個小時都要翻一排病人,而且是中風萎縮、佈滿管路或是超重病人,一樣面不改色,三兩下搞定。同場加映,如果我家有床欄,我還會把床欄拉起,並掛上「高危險跌倒」的牌子。
關上房門,芹還在喃喃說著醉話,賢則是不斷的佩服我俐落快速的護理本色,那一刻,我突然理解,「專業」並不是獨占的某件事,而是把事情做到別人覺得妳做得最好。
煮飯誰都會,但成為阿基師是另一回事。
一個躺在床上不動的人,如何幫他換衣服?「不就把髒的脫掉再穿上乾淨的嗎?」路人不屑的拋下這句話。
我不會。
是的,乍聽之下真的是簡單的易如反掌,事實是-我當了兩年的臨床護理師,才學會如何幫病人翻身換衣服。
第一次在病房換病人衣服,和家屬左拉右拉,拉的我的腰都痛了,病人的衣服和尿布就是跟我想像的位置不一樣,肛門口的排泄物,在我的加工下弄得整個屁股和布單都是。我好沮喪,刻意迴避家屬質疑的眼神。「維持病人清潔」這麼基本的道理印在基護課本裡,不是讀過、技術考過就能夠在臨床施展,也不是靠想像就能夠像施展魔法一樣清潔溜溜。
換衣服嘛!不就是要打開病人的衣服綁繩,先拉一邊再拉另一邊的把手從袖子拉出來,把床單拉開,讓病人翻成側身,先把弄髒的布單折好避免到處沾,把舊的布單塞進病人身下,再同時鋪新的床單與穿好單邊的袖子,一樣塞進病人身下,翻過身後,即可從另一邊拉掉髒布單,並直接鋪平新的布單,就好了嗎?
聽起來很簡單,但直到我進到加護病房,整整花了我一兩個禮拜,每天換四、五次後才刊始順手,才知道光換衣服就有大文章。
首先,換尿布不是像嬰兒一樣把大腿拉起擦屁股,而是要側躺。要翻側邊,得想清楚要從那面翻那面,乾淨的布單放這邊,垃圾桶要放對面,所需要的工具如床單、衣服、紙巾等等,都要事先準備。腳要先幫病人跨起,側躺時才不會翻回來;袖子要拉到肩下,另一邊才拉得起來;衣服的側線要對準病人的腋中線才會兩邊對齊;床單要確實固定再拉平,否則會一再白做工;將病人往上抬時可以拉褲子;身下墊個中單吸水又容易搬動......。
以上只是基本款,病人身上還會有很多管路,鼻胃管、胸管、氣管內管、導尿管、中心靜脈導管等等。每個管路都接著一台機器或是袋子,每次翻身都可能扯掉管線置病人於死地,那條管路要先穿過衣服、那條管路要固定在身體那裡避免壓迫等等,處處有文章。
你說,那不是看護就可以做了?
如果護理只有擦大便和翻身,那真是把護理做扁了。在翻身換衣的同時,我們也在做身體評估,看看病人意識、傷口狀況、肌肉力量、活動度、管路功能、營養狀況等等。親手去感覺病人的身體,成為最了解病人,也是最重要的第一線照護者。
接著,那些該回報、那些該觀察、那些該衛教,護理過程中的眉眉角角,那些經驗積累無法言說的專業第六感,我想,應該就是專屬於護理師,誰也取代不了的專業。
訂閱:
文章 (Atom)
最近熱門文章
-
最近很有空,所以把之前寫的工具文做了更新,添加了CPR紀錄的部份,希望能有幫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每隔一陣子就會有新人報到,獨立後,快則一天,慢的一週,這新人一定會哭。有些人在單位就忍不住,有些則是紮小人,不管怎...
-
最近很有空,所以把之前寫的工具文做了更新,添加了CPR紀錄的部份,希望能有幫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每隔一陣子就會有新人報到,獨立後,快則一天,慢的一週,這新人一定會哭。有些人在單位就忍不住,有些則是紮小人...
-
越來越冷了 冷冽的寒風透過厚厚的外套 穿進我的毛衣 縮在口袋裡的手 怎樣都溫暖不起來 在下班的路上 我拉拉外套的帽子 想要擋住耳朵灌進來的呼嘯 突然聽見背後有人叫住我 一回頭 看到一個再平凡不過中年婦女 左手拿著一堆藥袋 右手很興奮的向我揮手 那是我照顧過兩三次的病人家屬 反反...
-
我們的權利睡著了嗎? 你是不是也跟我一樣,明明很愛護理,卻在一天一天的雜事堆疊中把熱情給磨掉了?是不是也在不合理的工時下,OFF只能拿來補眠?還是你也是這樣,為了要照顧陌生的病人,而忽略了親愛的家人,有一天突然發現,自己也變成家人的陌生人? 我們身為醫界最大的團體,卻擁有最小的力...
-
這位奶奶是急性腎衰竭 水份排不出去 一樣積在肺部喘呼呼 送去洗腎室才剛剛要脫水 奶奶不爭氣的呼吸中斷 心跳變慢 一連串壓 電 藥物 奶奶被插管送上我們病房 每次會客 她的兒子 都會搶第一個衝進來 似乎已經早早在門口等待開門 仔仔細細的替奶奶捏捏手 捏捏腳 些細微的差異 ...
-
來醫院三年多 總是只聽見廣播喊"999" 但真的沒見過也沒跑過 999 是醫院的代號 指的是某個地方有人發生意外 噴血啦 跌倒啦 昏迷啦 所以後面往往會接著說地點 例如 999 醫學大樓直肛科門診前 999 兒童醫院麥當勞 每次聽到這些廣播 就會和大家七嘴八舌...
-
前兩天看到一民報轉貼一專欄,記錄著澎湖仁醫侯醫師因為偏鄉資源不佳,自立自強開船二十年的一篇專欄,立意良善,但看了我一肚子火,讓我想起《聊齋志異》卷一第十四篇 〈 種梨 〉 。 故事是說有一道士向賣梨的小販要免費梨來吃,商人不給,有人湊錢買了一顆給道士,道士吃完後拿籽變...
-
「To err is human, to forgive divine」 同坐在長椅上的陌生人,突然小小聲的冒出了這句話。我被聲音吸引的轉過頭去,那是一名年約60歲的白髮男子,整齊的髮線、乾淨但蒼桑的臉部線條,眉頭間的平行直線,看來常為世事煩惱。淺藍色的襯衫,配著深藍色的領...
-
「沒有帶不起來的新人,只有不會帶的學姐!」 新進三個月的小王振振有詞,她開始大罵單位學姐人機歪、什麼都用罵的、連好好講話都不會、一直罵一直罵! 「你們那種變態的『電人』文化早該跟恐龍消失了!」小王一路飆髒話,咚咚咚的節奏跟打鼓一樣。 「不然說來聽聽,妳都被電...
-
一個如往常忙碌的下午,急診上來的新病人在護理站報到,一年四季都戴著毛帽的奶奶坐在輪椅上被外傭推著到處走走,護理站充滿了佔著電腦瘋狂開醫囑的住 院醫師,像演白色巨塔的主治醫師查房群從前面走過。「 CPR!! 」,一個如電擊般的術語從轉角傳來,所有醫護人員以及隔壁床的阿伯都衝到了 ...